本輪本土疫情來勢洶洶,病毒突變株潛伏期短、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都在提示廣東正在面臨一個更加強勁的“對手”。和病毒拼速度、搶時間是這場較量制勝的關鍵。
5月中下旬以來,南粵基金積極響應上級黨委和政府的號召,統籌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疫情防控工作,發動黨員干部下沉基層參與防疫,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實踐,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扎實開展工作的強大動力,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用實際行動向建黨百年致敬。
打頭陣:黨員沖鋒助力構筑防疫堡壘
廣州這座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城市,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本土疫情發生后,南粵基金第一時間發出通知、倡議書,組織號召黨員干部員工向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轉化為所在街道社區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統一接受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管理和調配,參加就近社區的人員排查、卡口值守、生活保障、核酸檢測、維持秩序等志愿服務。
“請大家提前準備好身份證”,“前后間隔一米,請大家保持距離”…… 連日來,南粵基金黨員身影遍布廣州各區,在增城區仙村鎮西南村、朱村街橫塱村,旗下南粵澳洋組建的疫情防控突擊隊,全力做好信息錄入、現場人員疏導、秩序維護等工作,守護增城“掛綠”。
在黃埔富春社區,黨員王亞敏同志連續多次主動投身核酸檢測一線,開展測體溫、指引服務;在海珠金碧南社區,黨員劉昱含同志頂著烈日酷暑,手持防疫宣傳牌走街串巷向居民們宣傳防疫知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之下,南粵基金黨員們把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轉化成為服務群眾的強大動力,積極下沉一線,與街道、社區共同筑起堅不可摧的抗疫戰斗堡壘,讓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暖人心:南粵愛心粽演繹“大城小愛”
“滿滿的愛!廣州封閉區居民包3000個粽子送鄰里……”6月12日,《人民日報》官微轉發了一個疫情之下演繹大城小愛的感人故事,引來眾多網友點贊。故事主角“劉女士”,便是南粵基金“南粵菁英匯”項目總經理劉燕。
時值端午佳節,因新冠疫情,廣州不少地方正處于封閉狀態,在廣州本輪疫情感染者逐漸減少,風險范圍日趨局限的情況下,疫情封控區市民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粽子,過個特殊卻溫馨的端午節,對于提振市民的信心頗為重要。
疫情期間,為了讓鄰里在端午節能吃上美味的粽子,住在荔灣廣鋼新城的劉燕一家六口,日以繼夜完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包粽子,3000 個!向所在小區700余戶鄰居每家送上四個,為共克時艱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疫情無情人有情,共克時艱保平安。從6月19日以來,廣州已連續7天實現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零新增;6月24日下午2時,經過21天的管控后,本次本土疫情重災區——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片區正式解封;6月26日,廣州市中風險地區清零,目前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
疫散花開,我們不曾忘記,在那個難忘的端午節,南粵愛心粽如汩汩暖流,匯聚成防疫的暖心后盾,溫暖著堅守疫情一線的人們。
齊上陣:協作發力開展“公益助農”
中國荔枝看廣東,好吃荔枝在增城。作為全國著名荔枝之鄉,千百年來,增城荔枝以品種多、品質優、口感佳馳名中外。
今年,增城荔枝種植面積約18.38萬畝,預計總產量4.1萬噸,可謂豐收之年。但,增城荔農因此犯了愁,70余種優質荔枝集中六七月上市,卻遭受新冠疫情不利影響,如今面臨嚴重滯銷困境。
南粵基金作為增城普惠金融促進會會長單位,聯合人民銀行增城支行,號召全區金融系統機構積極購買增城荔枝。為穩定農民收入,支持鄉村振興事業,助力增城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典范,南粵基金工會以節日慰問為契機,主動對接、立即行動,加大消費扶農力度,既幫增城荔農解了燃眉之急,又讓每位員工及時收到組織的溫暖關懷。
同時,南粵基金向全體員工及家屬發出倡議,請大家根據自身消費需求,踴躍購買增城荔枝,與荔農一起共克時艱,助力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硬仗,以實際行動慶祝建黨100周年。
當前,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南粵基金正充分發揮旗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的功能和優勢,進一步研究細化幫扶措施,大力支持種植荔枝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擴大優質品種荔枝種植,推進荔枝產業園擴園拓面,持續擦亮“增城荔枝”品牌,進一步推動增城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