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新命名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南粵基金投資建設服務的湘西十八洞村成功入選,成為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
為何又是十八洞村?
今年以來,關于十八洞村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振奮人心。這座千年苗寨先后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列入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國家5A級景區,成為聞名遐邇的明星村。
在全黨全社會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黨史學習教育、“四史”宣傳教育深入開展之際,中央宣傳部新命名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十八洞村成功入選,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
此次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命名工作緊密結合了黨史學習教育、"四史"宣傳教育,突出百年黨史重要事件、重要地點、重要人物,突出新中國特別是新時代的大國重器和建設成就。為何這一次又花落十八洞村?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理念,作出“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要求當地闖出“不栽盆景,不搭風景”“可復制、可推廣”的脫貧之路。
近年來,在南粵基金等各界力量助力下,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特色產業,感恩坪、精準扶貧首倡地廣場、游客服務中心等項目投入使用,實現了從貧困苗寨到美麗鄉村的完美蝶變。十八洞村作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見證中國取得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方案。
如何用好紅色資源?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殿堂、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旨在全方位、全景式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書寫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集中體現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歷程,反映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足跡遍布紅色熱土、革命圣地,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視察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60多處。對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資源,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營養劑;強調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強調建設革命紀念設施要恰當、接地氣,體現應有功能和內在精神,保持艱苦奮斗的象征;強調發展紅色旅游要把準方向,核心是進行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接受紅色精神洗禮。
習近平總書記的率先垂范、殷殷囑托,為我們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全黨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作出了光輝榜樣。
如何創新發展紅色旅游?
發展紅色旅游,既是一項經濟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項利黨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對于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期,中宣部印發《關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又型怀霭l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的通知》,強調要進一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顒又械闹匾饔?,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激勵動員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同時,中宣部還就持續推進全國愛國主義示范基地提質升級,打造全國愛國主義示范基地升級版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在建設管理上提質升級,加強規劃設計,樹立建管并重的理念,持續推進建設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二是在展覽展示上提質升級,堅持正確歷史觀、黨史觀,嚴把政治關、史實關,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三是在研究闡釋上提質升級,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譜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發展。四是在教育培訓上提質升級,深入挖掘展示宣傳教育資源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教育功能。五是在文藝創作上提質升級,創作推出一大批感染力強、影響力廣、沖擊心靈、感動觀眾的文藝精品。六是在對外交流上提質升級,積極配合國家重大外交活動和外事交流,集中宣傳展示中國共產黨、新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良好形象。
為集中展現“精準扶貧”的輝煌成就和中國減貧模式的強大力量,南粵基金正充分挖掘脫貧攻堅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將紅色文化與現代農業、愛國主義教育與生態旅游相結合,投資建設十八洞田園綜合體項目,助力該村先后建成黨性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學基地,并推出了現場教學、拓展教學、聽微黨課、觀看紅色視頻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南粵基金聯合人民日報旗下人民文創,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富有特色、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紅色文創產品,不斷把脫貧攻堅戰場發生的鮮活故事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推動十八洞村從精準扶貧的“搖籃”成為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的新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