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怎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等重大問題,不僅豐富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內涵,也為深入推進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新時代賦予國有企業核心功能
作為公有制的重要載體和實現形式,國有企業既有政治功能又有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步入新時代新征程,黨和人民對國有企業的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認識和期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徐州考察時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制度保障。公有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而國有企業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也是我國發揮政治優勢的主要物質基礎。
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主導力量。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時指出,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公有制主體地位不能動搖,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能動搖”。這些論述充分說明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不僅是彌補市場失靈的政策工具,更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大國重器。
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和排頭兵。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國有企業要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成為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的重要力量,成為壯大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們黨贏得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勝利的重要力量。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可見,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還將在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模范帶動作用。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2015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長春考察時強調,“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需要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發揮作用。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而在新時代新征程加快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基本保障。
國家戰略的支撐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這是我們黨從國有企業在歷次應對突發事件、重大危機的突出表現中得出的重要啟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而賦予國有企業和國有經濟的新使命。做大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將國有企業建設成世界一流企業,目的就在于充分發揮國有經濟這一戰略支撐作用,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揮好新時代國有企業使命擔當
進入新時代,我國國有企業的面貌煥然一新,在活力、效率以及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等方面都今非昔比。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中國特色國有資本出資人制度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也日益完善。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發展局面。下一階段,必須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落實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不斷推動我國國有企業成為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發展動能新、布局結構新,既具有核心競爭力,又突出核心功能,從而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持續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模范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要發揮好表率作用,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民營企業以及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內生動力。事實證明,凡是有優秀企業家領航掌舵的企業都是具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的企業,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和水平決定了所在企業的發展實力。因此,要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機制與薪酬、股票期權等中長期激勵機制,構建容錯機制,形成國有企業家敢干的良好氛圍。二是對標并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價值創造挖掘內在潛力。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不斷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承擔社會責任,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綠色化、數字化為導向,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活力、效率和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三是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為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創造有利條件。國有企業要依據自身性質、使命和核心功能投資創業。國有資本要更多流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和關鍵基礎設施,致力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增進民生福祉;更多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民生領域,強化責任意識和使命擔當。在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要與民營企業等非公有制企業公平競爭,平等獲取各類資源和要素,不斷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四是加強防控國資國企風險,嚴守高質量發展底線。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風險防控,對投資、債務、金融業務,特別是海外經營業務所涉及不可避免的風險進行及時有效化解,嚴守不出現重大風險的底線。加強企業海外利益風險保障,建立健全海外利益保護和風險預警防范系統,確保境外國資和國企人員安全萬無一失。確保內外風險防控機制到位,將內控和業務流程有機結合,提升內控體系的效度,使企業能夠快速識別風險,并迅速觸發一系列防控機制,確保各類風險可控在控。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國有企業應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一是引領和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資源、集中力量,把更多國有企業打造成原創技術策源地,組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新聯合體,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突破一批前沿技術,鍛造一批長板技術,加快破解一批“卡脖子”技術。二是發揮國有企業產業鏈“鏈長”作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讓國有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發揮頭部國有企業主導帶動作用,構建產業聯盟,建立產業間協調機制,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提升產業鏈安全性、穩定性和韌性。三是促進供需平衡、暢通國內大循環。國有企業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產品質量,彌補部分高端產品與設備缺口,同時加強對民營企業產品合理采購和使用,在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上發揮主導作用,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促進國內供給、需求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四是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國有企業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大對外開放,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探討多種國際合作方式,對標和適應國際規則,確保合作渠道在風險可控情況下暢通無阻,增強合作動能和創新合作發展模式,從而提高合作成效,取得更多雙方共贏的合作成果。
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戰略、促進共同富裕。在新發展階段,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中所應發揮的基礎和保障作用。首先要積極服務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廣泛參與科技強國、制造強國、海洋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以及美麗中國、數字中國等戰略部署。同時在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海南自貿區建設等方面奮發有為。此外,國有企業還要積極支持和服務所在地區的重大發展戰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助力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其次要全面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社會責任,推進共同富裕。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企業體現著“人民性”這一根本屬性,因此要繼續在堅決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切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欄目文章,均是轉載或者摘要刊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公司并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有侵權請留言,我們會盡快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