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高清_欧美xo影院_18岁成年人网站_美国人做爰视频很爽_一级少妇淫片免费观看_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 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

發布時間:2020-10-12來源:

穗府辦規〔202025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推進廣州市汽車產業發展,搶占未來汽車產業制高點,以做大做強中國品牌為主線,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深入推進汽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廣州汽車產業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根據《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發改產業〔2020202號)精神,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2025年,全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初見成效,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產業集群:廣州市汽車產能突破500萬輛,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基本形成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新能源汽車:開發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初步商業化運營,新能源汽車年產能進入全國城市前三名,占全市汽車產能30%以上。

——智能網聯汽車:L3(含)以下級別自動駕駛汽車新車裝配率超過80%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實現產業化。建成全國領先的5G車聯網標準體系和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區,基本建成國家級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

——汽車零部件產業:打造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產業高地,形成較完備的世界級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其中汽車電子集成系統銷售收入500億元,配套能力涵蓋內燃動力、混合動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傳統汽車企業轉型發展。

1. 推動優勢整車制造企業做大做強。支持整車制造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實施整合、并購和戰略合作,打造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鼓勵整車制造企業向個性化定制、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服務發展;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夯實智能制造工藝基礎,提高汽車產品單車價值量;鼓勵自主品牌整車制造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開展商標國際注冊、收購國際品牌,推進品牌國際化。對于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品牌汽車制造企業,連續五年按不超過年銷售收入的2%給予市場推廣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億元,新引進的自主品牌汽車制造企業可參照執行。

2.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汽車。推動先進燃油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與應用;打造先進整車平臺架構,提升零部件通用率;不斷提高汽車電子、輕量化材料、高強度車身等應用比例。鼓勵合資整車制造企業加快導入高端品牌和高檔車型,支持其向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出售先進發動機、混合動力等核心零部件技術。

3. 引導整車制造企業“走出去”。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把握擴大開放時機,推動整車制造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增強海外研發能力,利用援疆項目擴展中亞以及歐洲市場。

(二)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向高質量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4. 壯大純電動汽車產業規模。鼓勵合資整車制造企業加快導入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對導入產生的技術改造投資,與內資整車制造企業同等享受省、市技術改造有關財政支持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推動新能源車型快速產業化,擴大新能源汽車產能,對于具有自主研發能力,且單個新能源新車型首年銷量突破1萬輛的,市財政按照首年實際銷量給予不高于500/臺的一次性研發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億元。

5. 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大力支持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部件技術攻關、工程研究和產品開發。支持整車骨干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引進國際技術”路線,加快氫燃料車型研發和產業化,逐步完善氫燃料產業鏈;加快培育催化劑、電解水制氫設備生產能力,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布局建設加氫站;建設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示范區,重點在公共交通、市政環衛、物流等領域開展示范運營。

6. 支持新興整車制造企業發展。培育和引進一批新興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推動一批整車制造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準入許可。對新投資20億元及以上的新能源整車企業和新投資10億元及以上的核心關鍵零部件企業,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區政府統籌解決用地指標,并按照“一事一議”,由市、區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研究給予資金補助支持。

7. 促進動力電池回收與再利用。督促整車制造企業和動力電池相關企業履行企業主體責任,支持電池殘值再利用,鼓勵實行統一標準,解決電池產品不一致、不兼容等問題,提高回收經濟性。建立廢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產業試點示范,每個試點示范項目按照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不超過30%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億元,同時給予試點示范項目5年貸款貼息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三)加快建設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產業實現突破。

8. 加快建設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圍繞汽車整車制造企業,發展配套的動力總成、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輕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前瞻布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對新引進入駐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汽車零部件制造項目,實繳注冊資本2000萬元以上的,按實繳注冊資本的5%給予獎勵,每家企業最高獎勵5000萬元,市、區財政按11比例負擔。已入駐上述基地或區域的企業開展增資擴產,對其新增的實繳注冊資本給予同等獎勵。

9. 加快推動汽車與電子信息產業一體化發展。結合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規劃,高起點建設3000畝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產業綜合基地,重點培育和引進車規級芯片、智能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終端、智能計算平臺、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圖(定位)等領域的企業或項目,打造集芯片、軟件、傳感器及終端設備等為一體的“汽車大腦及神經系統”全產業鏈體系。

10. 大力引進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企業以及汽車關鍵零部件企業。加大企業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廣州市整車關鍵零部件以及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產業突破。市財政對新引進綜合基地內的制造企業,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不超過30%的獎勵,單個企業最高不超過10億元。市財政對綜合基地內配套整車制造企業的零部件企業,連續五年按不超過年銷售收入的2%給予獎勵,單個企業每年最高不超過1億元。

11. 引進培育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研發機構。以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產業綜合基地為載體,建設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創客區,享受有關工業用地優惠政策。支持新引進創新創客區的優質研發機構積極申請相關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新型研發機構給予補貼。

(四)加緊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12. 加快建設5G車聯網體系。制定《廣州市車聯網先導區建設規劃》,結合智慧燈桿試點,明確車路協同相關建設標準及配置要求,分階段、分區域推進現有道路基礎設施的適應性改造和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公交、出租車、共享出行為切入點,推動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示范應用和商業化應用。爭創全國車聯網先導區,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內部跨市、跨境測試及應用協同機制,建設環大灣區車路協同試驗網。設立5G車聯網示范推廣專題,市財政每年安排資金5000萬元,用于支持車聯網試驗網建設和商業化應用。

13. 構建先進完備的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數據體系。建立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及測試基礎數據庫。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數據資源,統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云控基礎平臺,逐步實現車輛、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等領域的基礎數據融合應用。充分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加強導航系統和通信系統整合,建設多源導航平臺。開發標準統一的智能汽車基礎地圖,建立完善包含路網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實時動態數據服務。

14. 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體系。大力開展復雜系統架構、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等基礎前瞻性技術研究。依托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建立自動駕駛大數據中心,構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大數據監管和分析環境,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場景應用和商業化應用。設立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專題,對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的企事業單位的測試車輛給予30%的費用補助,最高不超過20萬元/臺。

15. 構建全面高效的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體系。搭建多層縱深防御、軟硬件結合的安全防護體系,開展車載信息系統、服務平臺及關鍵電子零部件安全檢測,強化遠程軟件更新、監控服務等安全管理。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實行重要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確保用戶信息、車輛信息、測繪地理信息等數據安全可控。

(五)把握汽車產業變革趨勢,提前謀劃未來出行產業。

16. 緊跟未來產業技術變革。積極跟進石墨烯電池、全固態電池、太陽能動力電池、飛行汽車、超輕材料等前沿技術,準確把握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向,跟蹤有可能影響汽車產業重大變革的技術革命。建立廣州市汽車產業專家智庫,定期召開高級智庫圓桌會議,對廣州市汽車產業發展進行動態評估,及時調整廣州市汽車產業發展戰略。

17. 提前布局未來出行產業。鼓勵發展跨界合作的移動出行,支持共享出行試點工作,打造未來社會公眾出行體系。以市場帶動汽車領域“新技術、新產業、新生態”發展,助推汽車整車企業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優先在封閉區域探索開展智能汽車出行服務。

三、體系支撐

(一)關鍵核心技術支撐體系。鼓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機構,按照“一事一議”給予政策支持。按照優先發展原則,編制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車聯網、關鍵汽車零部件四大發展技術路線圖(20202021年),明確中長期發展方向,每兩年更新一次。結合四大發展技術路線圖,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開展汽車產業重點技術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二)產業創新平臺支撐體系。支持省級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及新能源與智能汽車創新中心等載體建設,以面向量產的測試技術研究與應用為發展方向,突破自動駕駛測試、車路協同測試評價等基礎支撐關鍵技術。開展軍民聯合攻關,加快北斗定位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在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組建粵港澳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支持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集成創新中心建設。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分別給予3000萬元、100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對創新平臺孵化的產業化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1億元的直接股權投資支持。

(三)公共測試服務支撐體系。統籌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支持將新豐、花都、南沙封閉測試基地項目列入廣州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重點項目,享受有關工業用地優惠政策,用地指標由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區政府統籌解決。鼓勵有條件的機構依托三個封閉測試基地,加強環境適應性評價驗證,通過專題項目支持國家級、省級第三方測試認證機構開展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新技術、新產品的測試評價體系研究,對于獲支持企業,按照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給予不超過30%的財政補貼。整合智能網聯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級、省級第三方綜合檢測認證機構資源,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整車檢測認證平臺和關鍵零部件第三方檢測認證中心,按實繳注冊資本的30%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市、區財政按73比例負擔。

(四)標準提升支撐體系。支持整車骨干企業聯合國家檢驗檢測機構,制定企業標準、團體標準,積極參與國家、行業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研究,以及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的制定。以汽車智能制造標準為主攻方向,打造“互聯網+協同制造”新引擎。支持汽車裝備制造企業與整車制造企業開展聯合研發,重點攻關汽車專用裝備、工藝、軟件等關鍵技術,推動建立貫穿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管理系統,推進虛擬制造、設計可視化、制造數字化、服務遠程化,實現大批量定制化生產。

(五)產業人才支撐體系。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企業人才享受廣州市人才支持政策,各區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人才支持政策。推動汽車與信息通信、互聯網等領域人才交流,支持高校培養復合型專家和科技帶頭人。加強職業教育,支持產教融合工程、校企合作示范等項目,培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大力引進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及團隊到廣州創業。

(六)展示體驗支撐體系。積極承辦汽車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內外會議、論壇和展覽,支持舉辦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智能汽車電子技術大會和自動駕駛汽車大賽,培育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名片。整合汽車消費、汽車體驗、汽車文化、汽車服務四大主要功能,探索建立聚焦于智能網聯汽車未來發展的工業旅游展覽。

四、保障措施

(一)組織領導。強化廣州市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架構,由分管工業和信息化的市領導任組長,協助分管工業和信息化、交通和住房城鄉建設的市政府副秘書長任副組長,市相關部門、各相關區政府有關負責同志任成員,統籌協調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快發展以及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二)用地政策。統籌制定5G車聯網及應用場景布點規劃,逐步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優先將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項目列入省、市重點建設項目,在項目立項、規劃、用地報批等給予相應支持。對列入廣州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項目使用工業用地的,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級相對應工業用地基準地價的70%,且不低于實際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應收取的相關費用之和以及國家、省規定的土地出讓最低價,以市場評估地價為基礎綜合擬定。

(三)扶持政策。市財政每年新增安排廣州市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1億元,總額不突破該專項資金的規模,專項用于設立5G車聯網示范推廣專題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專題。充分利用現有的政府投資基金,支持設立100億元規模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基金,按基金規模的20%給予配資,吸引整車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產業資本參加。其他扶持政策所需資金在各牽頭部門現有的專項資金中統籌安排。落實稅收金融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現行稅收政策享受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優惠,落實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利用金融租賃等政策工具,重點扶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四)法治保障。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機器駕駛人”認定、責任確認、網絡安全、數據管理等法律問題及倫理規范研究,探索相關主體的法律權利、義務和責任等,加快推進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上路測試運營相關政策法規文件的制訂。發揮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加快研究快速公路、高速公路等道路測試規范,逐步完善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有關政策法規,為粵港澳大灣區汽車產業發展創新開放共享提供政策法規支持。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廣州市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任務分工表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92

 

微信公眾號

關于我們
集團簡介
領導致辭
組織架構
企業文化
新聞中心
集團動態
媒體聚焦
成員動態
企業視頻
黨的建設
思想引領
工作動態
群團建設
南粵視角
政策法規
南粵參考
行業趨勢
業務布局
產業基金
股權投資
城鄉發展
金融服務
合作伙伴
金融類
產業類
智庫類
加入我們
招賢納士
聯系信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彭山县| 阳谷县| 华阴市| 霍邱县| 镇宁| 彭水| 中卫市| 贡山| 南平市| 紫阳县| 黑山县| 镇坪县| 富平县| 武城县| 历史| 昔阳县| 龙岩市| 博湖县| 太仆寺旗| 昭觉县| 凉山| 通道| 邓州市| 化隆| 雷波县| 岚皋县| 雅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沙雅县| 鄄城县| 河北区| 文安县| 科技| 洛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清远市| 疏勒县| 漳平市| 仪陇县|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