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MBA項目組在廣州舉辦了“大灣區金融發展與職業發展”高金領航計劃導師交流活動。廣州金融人才協會會長、南粵基金董事長林濤受邀做客,并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職業發展機遇”為主題,向灣區金融從業者、學子交流分享了新形勢下金融發展趨勢與“新金融人才”成長機遇。

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區域特質,推動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的支撐,同時也對金融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3年多以來,大灣區整體金融實力再上臺階,成為助力粵港澳三地高質量發展的“金融引擎”。主題分享中,林濤董事長立足灣區、放眼全球,簡述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政策演變、以及灣區乃至全國各地金融機構的創新實踐成果和經驗,表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必然選擇,更是現實需要。只有回歸本源,全心全意為實體經濟服務,才能體現金融作為經濟‘血脈’的真正價值?!?/span>

面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疊加的沖擊和我國經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與預期轉弱的復雜局面,黨中央明確要求“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金融機構如何更好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進一步有效管控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成為金融工作的“國之大者”。林濤董事長指出,新發展階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七個必然趨勢:一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升級換代,二是金融產品服務供給多元化,三是直接融資比重進一步提升,四是政策性融資體系趨向健康可持續,五是“科技+金融”加速賦能中小微,六是PPP機制創新勢在必行,七是人民幣國際化駛入深水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迎來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地方政府需要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面臨很大的轉型升級壓力。隨著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逐漸成熟,越來越多地方政府通過整合財政資金發起設立政府投資基金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放大作用,助推地方產業發展。林濤董事長以南粵基金為案例,重點介紹政府基金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基金+產業+園區”及“頂層設計 資源賦能 金融服務”模式賦能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的具體實踐和成功經驗。

金融為萬業之母,更是人才聚集地。據統計,2020年全國金融從業人數約為900萬人,以占比1%的就業人數貢獻了8%的GDP。立足未來,金融發展路徑主要是以高質量金融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這要求必須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提升經濟循環效率,提高金融服務效能和參與區域金融治理的能力。而這需要更大量的金融人才。林濤董事長以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為方向,介紹了廣州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在集聚金融人才發揮的重要作用。林濤董事長的授課旁征博引、圖文并茂、深入淺出,通過自身成長經歷交流分享如何成為緊缺型金融人才、復合型金融人才、高層次金融管理人才,得到了與會嘉賓和學子們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高金領航計劃”作為上海高級金融學院MBA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匯聚來自各個行業的業界導師,通過解讀宏觀政策、洞悉行業發展、交流職業路徑、結合自身優勢等多個維度幫助學子們拓寬思路,明晰學習目標。系列活動的設計目標,不僅讓學子對行業發展、商業思維有更多思考,同時對于自身職業生涯發展有更加明確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