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其重中之重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度明確提出,要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在廣州等一線城市,今年也提出要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
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制造業企業,打牢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微觀基礎,關鍵是推動更多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把敢于冒險的企業家精神和公司治理的規范性統一起來。
讓豐富多樣的金融活水持續涌向“專精特新”企業,才能為其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我們認為可從創新金融服務、豐富平臺載體、涵養產融生態三方面入手,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制造”換擋升級:
在創新金融服務方面,建議充分發揮各級政府投資基金功能優勢,設立“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基金、“專精特新”產業專項發展基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等,引導更多金融資本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轉型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豐富平臺載體方面,建議建設一批產業金融小鎮,圍繞當地優勢產業布局和主導產業方向,打造一批金融+“專精特新”特色園區。引導“專精特新”企業圍繞產業鏈開展上下游引資活動,對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在配套設施、降費減稅、土地出讓、資金融通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在打造產融生態方面,建議鼓勵和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大力整合金融資源,充分發揮金融“加速器”和“輸血站”的作用,推進資產結構、產權、利率、金融產品市場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層次、多種類金融機構相互并存、互為補充的產業金融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