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超導回旋加速器質子束能量首次達到231 MeV,標志著中核集團自主研發質子治療系統實現重要里程碑節點。據公開文獻報告,這是亞洲地區自主研發緊湊型超導回旋加速器質子束能量首次達到230 MeV以上。
9月10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回旋中心組織召開質子治療裝備研發項目——旋轉機架機電性能專家測試會。作為質子治療裝備研發項目的關鍵設備之一,旋轉機架的主要作用是將質子束流線架起來,配合六維治療床,使得質子束流能夠從各個方向精準投射到患者身上。測試結果顯示,該設備符合設計要求,等中心精度好于0.3 mm,性能良好,為束流調試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質子治療旋轉機架直徑11米,重160余噸,具有結構尺寸大、重量大、回轉運動慣量大、回轉支撐跨度大、運動及定位精度高、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高的特點。團隊參照當今質子治療中心的主流設計理念,采用了360°全周運動設計,以滿足±185°范圍質子束投射的需求。
230 MeV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項目,旨在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放射治療設備,由原子能院自主創新、自行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力爭突破國外在這一重大醫療設備領域的壟斷地位,逐步實現我國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設備國產化,力爭在國際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帶動我國精準放療技術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1958年,我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日前,我國質子治療系統自主研發獲重大進展,首臺超導回旋加速器質子束能量達到231 MeV,標志著我國回旋加速器技術創新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日本有關機構自2016年以來也在研發同類裝置。專家指出,這樣的大型超導回旋加速器,除了用于質子治療,在宇航器件、核心芯片研發和應用領域也有重要應用。